中国四大银行大量成熟储户流失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中国的四大银行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份额缩小,收益最大的莫过于合股商业银行了,其中就包括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
事实上,这几个合股商业银行都或多或少有国有资本参股(中国民生银行除外)。然而,由于这些合股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了私人资本以及地区政府资本,合股银行通常都比四大国有银行拥有更大自主权。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四大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份额的损失在中国社会的富人阶层和一线城市尤为明显(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调查显示,73%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四大银行之一作为首选存储银行,这个比例在2007年是79%,2011年是78%。选择合股银行作为首选存储银行的调查者比例为16%,而2007年这个比例仅为6%,2011年为10%。麦肯锡的调查是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3558名储户中展开的。2007年和2011年麦肯锡也做了相类似的调查。
中国经济网报道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是储户"忠诚度"的衰退。调查对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储户表示,即便其它银行给出更吸引人的存储条款,他们还是会忠实于自己的首选银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储户会选择不同的银行来存款,选择银行的数量在增加。2011年储户平均选择2.5家银行来存款,如今平均选择银行数已经增长到了3家。
这一趋势造成的结果是,储户对存款的处理选择更宽广。而非首选银行正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商业领域的关键范畴如存储,投资,信用卡和抵押贷款等。同时,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如存储账户,信用卡,个人贷款,投资和保险在三四线城市以非常快的步伐在增长,这样一来,和一二线城市的差距就越来越小了。和2011年的调查相比较,三线城市34%的调查对象在使用信用卡,比2011年上升了5%,而三线城市进行互惠基金投资的储户比例从2011年的13%上升到了18%。
中国经济网指出,数字银行的发展也对四大国有银行造成了冲击。
据香港中通社网报道,麦肯锡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逾七成中国消费者会考虑开办互联网银行账户。
麦肯锡分析认为,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痛点"非常多,像在开户、业务咨询和申请贷款时,消费者会经常碰到排队等待、服务不周、贷款难批等诸多"烦心事"。
这些"烦心事"互联网银行能解决吗?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徐源宏表示,借助大数据技术,像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互联网银行服务比传统银行具有优势。
"开办互联网银行,不用建柜台网点,通过一个綫上平台聚集起客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详细了解客户情况,挖掘客户深层次需求,確定客户的信用资质,扩张相对更快一点。"徐源宏认为,丰富的大数据和成熟的线上平台让互联网公司具有先天优势。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