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中俄民众国家认同程度偏高 公众参与程度偏低

发布时间:2015-12-08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京举办“中国梦与俄国梦:现实与期待”项目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项目成果显示,中俄两国民众在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公民参与程度都比较低。 

  “中国梦与俄罗斯梦:现实与期待”项目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项目课题组俄方负责人、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戈什科夫院士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杨月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课题组中方负责人李春玲在进行成果介绍时指出,研究发现,中俄两国民众共同的方面体现在对公平、廉洁社会的需求是一致的,因为两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高度相似性,包括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等。另一个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是在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方面,对国家干预解决社会问题都抱有比较高的期待,但同时两国公民参与程度都比较低。另外,研究发现,“中国梦”显示出阶层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取决于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城乡身份。“俄罗斯梦”则显示出非阶层化的差异,二者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政治研究室主任庞大鹏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梦’的内涵也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中国梦’的内涵基本一致。”庞大鹏提到,研究中还发现了俄罗斯发展模式的两个特点,即从叶利钦时代的“弱国家、强社会”,向普京时代的“弱社会、强国家”转变。他认为,从比较中得出的经验有两方面: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处置方面,从俄罗斯的经验来看,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二是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来看,要处理好权力与资本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俄罗斯驻华公使陶米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项目课题组俄方负责人、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戈什科夫等专家出席了会议。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